才華橫溢、畢生從事職業教育事業的黃炎培,曾有一個堅定的志向:一生造福公眾,拒不做官。
民國初年,袁世凱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兩次電召他去北京擔任教育總長,他都堅辭不就。袁世凱曾無可奈何地送他八個字:“與官不做,遇事生風。”后來,蔣介石也是對他又恨又怕,又打又拉,幾次封官許愿,許以特權,但他毫不動心,一一婉拒。
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71歲的黃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。他在大連的兒子黃大能從報上看到這一消息后,感到很納悶,后來到北京出差,見到黃炎培問道:“父親一生拒不做官,怎么年過70做起官來?”黃炎培答道:“以往堅拒做官是不愿與人同流合污,今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,我做的是人民的官。”
從不愿做官到做人民的官,反映了黃炎培的正氣、節操和可貴的官德。
一切腐敗分子,究其犯罪的主觀原因,都是在官德上出了問題。“當官不發財,請我都不來;謀私不用權,離休沒本錢”。一個巨貪說的這句話,可謂概括出貪官做官的動機、心理。為什么做官,是為自己謀私、發財而做官,還是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而做官?這里反映的是做官的動機問題。
可以說,有什么樣的動機,就有什么樣的行動;有什么樣的動機,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官德;有什么樣的官德,就會做出對人民有利或有害的事情來。好的官德能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;壞的官德,必會誤國害民??梢哉f,官德是為官者最基本的平常心。而要以德治官,則必須重視嚴格考察、培養、選拔干部,應當透過現象看本質,千萬不要被會鉆、會送、會裝、會吹、會騙的動機不良者的假象所迷惑,把他們當作“優秀苗子”而大加重用,只有對動機進行考察,才能把預防腐敗的工作前移,進而從源頭上治住腐敗。一個干部,一旦忘記了人民的利益,便會利用人民給予的權力去欺壓人民,去謀取不義之財,他的官質也就變了。
為官就要像黃炎培那樣不當腐敗官、謀私官、污穢官,而去認真地當好人民的官。
選自《黨風廉政言論》